位于“浙东黄金港湾”的村庄高泥,凭借大黄鱼养殖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其背后蕴藏着众多传奇故事和持续的进步变化。
高泥村大黄鱼养殖概况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的高泥村,被誉为该省网箱养殖黄鱼的首要村落。该村超过六成居民从事网箱养殖,养殖面积超过3000亩。村民们养殖的大黄鱼被誉为“黄金鱼”,年产值近亿元,平均每户村民年收入超过30万元。如此规模的养殖产业,为村子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活力。目前的高泥村,宛如一座坐落在海上的金矿,处处洋溢着大黄鱼带来的财富气息。
![浙江黄鱼_黄金港湾幼儿园_](/zb_users/upload/2024/06/1733471109602_0.jpg)
早期艰难的养殖开端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泥村开始尝试大黄鱼养殖业务。首批养殖者赴福建学习闽粤东族大黄鱼养殖技术,并利用铁丝与柴油桶自制了首个网箱。遗憾的是,大黄鱼耐寒性较差,1999年的一场寒潮导致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原本满怀希望的养鱼户们遭遇了无情打击,他们的辛勤付出几乎化为乌有,其中的辛酸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
岱衢族大黄鱼的引进选育
1997年,高泥村引入了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岱衢族大黄鱼因过度捕捞而濒临灭绝,寻找种鱼变得异常艰难。尽管捕获了100多条野生种鱼,但它们的野性极强,在水泥池中四处乱撞,最终仅存4条。幸运的是,其中包含雄鱼。为了维持这4条鱼的生存,村民额外投入了1000元,雇佣专人进行看护。凭借这4条鱼,第一年成功育出超过一万尾鱼苗,养殖事业得以逐步发展。
养殖成果初见成效
2002年,高泥村首次投放岱衢族大黄鱼鱼苗。经过苗种持续更新,该村成功建立了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场,并打造了全市最大的黄鱼养殖基地。这一成就为高泥村的大黄鱼养殖提供了系统性和规模性的支持。这不仅提升了大黄鱼的品质,增加了产量,而且使大黄鱼养殖成为村子的知名产业。
网箱技术改造提升
高泥村正积极实施黄鱼养殖网箱技术的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网箱具备抵御12级台风的能力。尽管改造过程中遭遇了一定困难,养殖空间减少了20%,但带来的益处更为显著。鱼苗的存活率提升了15%,网箱的盈利水平也从每平方米200元上升至600元。养殖户们正逐步适应这一变化,并以此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进步。
养殖户的切身收获
![_黄金港湾幼儿园_浙江黄鱼](/zb_users/upload/2024/06/1733471109602_1.jpg)
乐海勇养殖户指出,当前鱼类养殖规模持续扩大,产量与品质同步提高,且售价持续攀升。相较于前辈,他的养鱼收入增长了十倍以上。这种显著变化使养殖户们深刻体会到渔业养殖发展带来的收益,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继续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高泥村大黄鱼养殖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蜕变,从小到大逐渐壮大。村民们对于该村大黄鱼产业未来的发展抱有何种期望?期待大家踊跃发表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