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网络购物热潮中,中老年消费者在直播平台上以较低价格购买珠宝玉石,这一行为看似带来经济实惠,实则暗藏风险。这一现象究竟反映了何种状况?
购买狂热现象
多个网络平台上的珠宝直播中,中老年人群体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以余大妈为例,她在短短两年内,通过不同平台的珠宝直播消费超过三万元,并购买了近百件珠宝玉石。起初,余大妈只是购买几十元的小饰品佩戴,但很快便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类似的现象并非少数,这一热潮已影响到众多中老年消费者。众多直播间销售各类珠宝,如蜜蜡、翡翠等,价格普遍低于百元,低价策略成为吸引中老年人的一大关键因素。
小陈的母亲被直播间中声称具有治疗功能的珠宝所吸引。观察她的经历,可以发现商家利用低价和奇特功效吸引中老年消费者,促使他们频繁购买各种珠宝,进一步激发了这部分人群对珠宝的购买热情。
对功效的迷信
某些直播平台上的“网络科普”内容声称某些珠宝具有疗病功能。小陈的母亲便是相信琥珀和蜜蜡饰品能治愈疾病,因此投入了较多资金。例如,一款标榜可缓解头痛的灰棕色“药珀手镯”售价约700元,另一款紫红色的“龙血木手串”也声称能治头痛,售价约400元。截至目前,小陈的母亲在购买这类“功能珠宝”上已花费近6000元。然而,这些所谓的疗效缺乏科学依据的支持。
尽管没有科学支持,众多中老年人仍旧坚信不疑。以余大妈为例,她坚持在直播平台购买珠宝,即便检测结果显示部分珠宝存在问题,她仍持续购买声称具有特殊功效的珠宝。这一行为显示出,在功效迷信方面,商家确实误导了不少中老年人。
真假鉴定存疑
根据鉴定结果,余大妈在淘宝直播间的店铺中以98元购得的所谓“和田玉无事牌”实际上为玻璃制品。然而,她以59元购买的琥珀手链经过两次鉴定,确认为真正的琥珀。不过,其价值仍需进一步评估。一些前玉石直播行业的从业者,如吴先生,指出琥珀的价值受到多种天然因素的影响,其普通品种的价格并不昂贵。这一现象使得中老年消费者难以识别所购珠宝的真实价值,而商家则利用低价和鉴定证书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直播平台中,商家出示鉴定证明以证实商品真伪。然而,这些证明的可靠性尚不明确。对于价格低廉的珠宝玉石,即便持有鉴定证明,其真实性及价值评估的严谨性亦存疑。中老年消费者仅凭证书判断商品质量,实乃一种冒险之举。
源头直采噱头
众多直播间为赢得中老年消费者对自家玉石真伪的信任,宣称“直接采购”、“工厂直销”。在视频号上,翡翠、蜜蜡等珠宝的售价多在百元左右,屏幕上亦显示此类字样。主播解释称,由于直接采购,省去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价格。然而,这一论断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
在具体操作层面,难以验证所谓的“源头直采”是否属实。部分直播间的主持人会展示“极限砍价”的表演,看似是为了证明低价,实则更像是一场戏码,企图误导中老年人相信他们购得的是真正低价且正宗的珠宝。然而,这背后或许仅仅是商家诱导中老年人产生购买欲望的策略。
平台的相关监管
调查过程中,记者在直播间就玉石是否为正品进行询问。主播虽提及鉴定证书和采购种料视频,但此类说明无法充分证实商品的真实性。例如,在抖音上销售“药珀手镯”的直播间,手镯宣称具有药效,然而面对记者的追问,主播却以平台规定为由,建议消费者网上查询。此现象反映出平台监管存在不足,既为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又让消费者难以识别商品的真实信息。
总体而言,平台需对商品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当前,商家利用平台规则漏洞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通过含糊其辞的方式对商品功效等问题作出回应。若平台未能强化监管,中老年人可能持续受到误导,购买到标榜特殊功效或低价优质的劣质商品或假冒产品。
如何引导消费
家庭子女需对中老年人在直播平台购买珠宝玉石的热情进行有效引导。例如,小陈若能及时阻止母亲的不当购买或告知潜在风险,或许能降低损失。此外,社会亦需增设更多科学珠宝知识的传播途径,遏制商家的虚假宣传,促使中老年人实现理性消费。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需增强对珠宝直播间的监管,不仅要核实商品的真实性,还应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对于中老年人等易受此类消费欺诈影响的人群,他们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期待广大读者留言交流各自看法。如认为本文有益,敬请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