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牧牛镇有一位备受关注的“守护神”。他是一位平凡的电力工人,30年来一直坚守在供电岗位。他名叫张春胜,是国网岫岩满族自治县供电公司牧牛镇供电所的农电工。他屡次解决村民的用电问题。
坚守岗位三十多年

张春胜在供电一线默默奉献了30余年。他工作的地点位于岫岩牧牛镇,自1990年代初期便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长期服务于牧古村与钟家村的村民。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目睹了村庄的演变与成长,从电力设施的稀缺到逐步完善,他始终是那位默默守护供电的坚定身影。无论季节更迭,工作条件多么严苛,他始终坚守岗位,以无尽的忠诚履行着农电工的职责。在现今社会,这种执着坚守实属罕见,因为许多人难以在同一个职位上坚持如此之久,而张春胜却始终如一。
他之所以坚守岗位,源于对村民的深切感情。他明白,自己的职责与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村民家中灯光的明暗、电器的运作与否,都与他工作成效紧密相关。即便面临重重困难,每当想到村民的需求,他便能够鼓起勇气,继续不懈努力。
助力蘑菇种植产业
牧牛镇近年来着力推进蘑菇种植行业的发展。该行业对电力供应有着极高的依赖,因此,稳定且可靠的电力供应变得至关重要。自2010年起,张春胜便主动承担起保障种植户电力供应的责任。
他每年对种植户的电力设备进行频繁检查,检查次数超过70次,发现的安全隐患超过30处,并对20多台故障设备进行了维修。此外,他还细心地向种植户传授用电安全知识和节能方法。截至目前,他已经培训了150名种植户,帮助他们节省了2万元的电费。这些努力使得蘑菇种植在稳定的电力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他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种植户收入的增加还是产业规模的扩大,都离不开他的贡献。
他不仅负责维修电力,更是成为种植户们的电力咨询专家。他指导他们安全且经济地使用电力,在他们的协助下,种植户们不仅消除了用电的顾虑,还增强了用电技能并提高了用电效率。
洪灾抢险先公后私

2012年,牧牛镇遭遇洪水袭击,电力设施受损严重。张春胜的蘑菇棚同样未能逃脱被毁的命运。目睹家园的狼藉,面对妻子失措的眼神,张春胜内心充满了痛苦。
张春胜在灾后选择先投身于电力抢修工作,而非立即返回家中重建。他与同事并肩作战,勇敢地踏入险境。在抢险过程中,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共攀爬电杆超过110次,修复了长达15公里的线路,并对80多台电力设备进行了细致检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待村庄恢复供电,他才返回家中着手重建自家的蘑菇棚。这种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众多村民。在大家因灾情而焦虑不安之际,他毅然决然地优先保障了大家的用电需求。
抢险期间,攀爬电杆的过程充满风险,洪水肆虐后的环境危机重重。然而,他并未退却,始终致力于确保村民尽快恢复电力供应。
关爱孤寡老人
张春胜特别关照村里的孤寡老人。他累计为15位老人支付了超过6万元电费。他清楚这些老人的生活艰辛,电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他不仅关注金钱问题,还持续留意老人的用电安全。他主动登门排查用电风险。每年,他尽可能多地探访独居老人,平均走访家庭数达450户,检查线路总长度逾12公里。众多老人视他为亲人,他的关怀犹如阳光温暖孤寡老人的心房,确保他们在用电上无忧无虑,体验到社会的温情与关怀。他此举无私无欲,纯粹源自内心的善良和对孤寡老人的深切同情。
随叫随到的承诺

张春胜被村民视作“电力110”。无论昼夜,一接到求助,他便携带7公斤工具包迅速赶赴现场。在村民心中,他的电话号码等同于希望。即便深夜,他也从未拒绝过。
多年来,他已接到超过200通深夜求援电话。无论何时接到村民的来电,他总是迅速响应。在夜幕低垂或紧急关头,他的出现给村民带来了希望。他对这种全天候待命的态度从未有过不满。他视村民如亲人,面对他们的困境,他从不置身事外。他随时准备以自己的双手和辛勤汗水,为村民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
树立榜样传递能量
张春胜凭借三十余年的执着坚守,在岫岩牧牛镇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展现了农电工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其事迹由鞍山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推广,有望感染更多人心。他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成为学习的典范。他从小事做起,关心每一位村民,展现出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在当今时代更显宝贵。这种积极能量无疑将在行业内乃至全社会激发更多正能量。像他这样在平凡岗位创造非凡业绩的人,理应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效仿,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张春胜的感人事迹引人注目,让人对那些无私奉献者心生敬意。请勿忘为这篇文章点赞并传播。